首頁 > 書目資料
借閱次數 :

善行 = Non 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 16個非政府組織的理念與實踐 /

  • 點閱:166
  • 評分:0
  • 評論:0
  • 引用:0
  • 轉寄:0


轉寄 列印
第1級人氣樹(0)
人氣指樹
  • 館藏
  • 簡介
  • 作者簡介
  • 收藏(0)
  • 評論(0)
  • 評分(0)
  • 引用(0)

天災人禍無時了當政治家有所未逮、企業家自顧不暇有一股善的勢力,在滯阻中轉動地球……  多災多禍的苦厄世間裡,為彌補各國政府資源分配不均、援助效率不彰,形形色色的「非政府組織」紛紛成立。他們也許是為了烽火中的垂死傷兵或風雪中的貧病移民;為了兵荒馬亂時無依的孤兒或國破家碎時無糧的百姓;為了藥物傳遞不及的難題或貧戶借貸無門的窘境。  歷經將近兩年的時間,《經典》採訪小組深入歐洲、非洲、亞洲、澳洲二十國;從總部到田野,從前線到後勤:從聖潔之殿到黑暗之心,從南亞海嘯的驚世現場、印巴地震的斷裂山谷到東非的苦旱大地……。最後,凝鍊成十二萬字、三百張圖片,結集出這本《善行:16個非政府組織的理念與實踐》,以期見證這股善勢力的崛起、凝聚、散布與傳遞。作者簡介葉心慧  經典雜誌撰述,印度泰戈爾國際大學文學碩士。過去十年曾獨自遊歷歐、非、亞、美逾六十國,曾居住於香港、巴黎、加爾各答。著有《戀戀漂流》(經典雜誌出版)。作品「探索世界——非洲專題」曾入圍二○○六年卓越新聞獎。童貴珊  經典雜誌撰述,台灣政治大學新聞系畢。曾任職於外商公司、私立中學。二○○二年至今,擔任台灣國際勞工協會(TIWA)志工。二○○四年底,第一時間深入印尼海嘯重災區採訪,長期主筆多篇南亞觀察報導。安培淂(Alberto Buzzola)  經典雜誌資深攝影,義大利波隆那學院外語系畢。二十年來曾多次深入南亞、東南亞、中東等國,在漫長的旅途中累積對攝影報導的興趣。加入《經典》前,以自由新聞工作者身分完成數十篇圖文報導,作品散見於《時代雜誌》、《亞洲新聞》、《富比士》……。曾獲二○○六年亞洲卓越編輯獎(SOPA)中文雜誌最佳新聞攝影獎。劉衍逸  經典雜誌攝影,美國德州大學新聞攝影系畢。曾獲二○○一年美國大學平面新聞媒體(Associate Collegiate Press)報導攝影首獎、二○○三年職業記者協會(Society of Professional Journalists)運動攝影獎。大學時為了新聞攝影,放棄了音樂與電腦,也比一般人晚了兩個學期畢業。

作者簡介 葉心慧   經典雜誌撰述,印度泰戈爾國際大學文學碩士。過去十年曾獨自遊歷歐、非、亞、美逾六十國,曾居住於香港、巴黎、加爾各答。著有《戀戀漂流》(經典雜誌出版)。作品「探索世界——非洲專題」曾入圍二○○六年卓越新聞獎。 童貴珊   經典雜誌撰述,台灣政治大學新聞系畢。曾任職於外商公司、私立中學。二○○二年至今,擔任台灣國際勞工協會(TIWA)志工。二○○四年底,第一時間深入印尼海嘯重災區採訪,長期主筆多篇南亞觀察報導。 安培淂(Alberto Buzzola)   經典雜誌資深攝影,義大利波隆那學院外語系畢。二十年來曾多次深入南亞、東南亞、中東等國,在漫長的旅途中累積對攝影報導的興趣。加入《經典》前,以自由新聞工作者身分完成數十篇圖文報導,作品散見於《時代雜誌》、《亞洲新聞》、《富比士》……。曾獲二○○六年亞洲卓越編輯獎(SOPA)中文雜誌最佳新聞攝影獎。 劉衍逸   經典雜誌攝影,美國德州大學新聞攝影系畢。曾獲二○○一年美國大學平面新聞媒體(Associate Collegiate Press)報導攝影首獎、二○○三年職業記者協會(Society of Professional Journalists)運動攝影獎。大學時為了新聞攝影,放棄了音樂與電腦,也比一般人晚了兩個學期畢業。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本文的引用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