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目資料
借閱次數 :

古詩十九首釋 /

  • 點閱:247
  • 評分:0
  • 評論:0
  • 引用:0
  • 轉寄:0


轉寄 列印
第1級人氣樹(0)
人氣指樹
  • 館藏
  • 簡介
  • 作者簡介
  • 收藏(0)
  • 評論(0)
  • 評分(0)
  • 引用(0)

《古詩十九首釋》 將典故的考論和辭采華茂的體驗結合起來,新舊文學的融會貫通,文壇大師朱自清以獨有的詩歌闡釋帶你重新認識《古詩十九首》。一九四一年朱自清在國文月刊設置詩文選讀一欄,便是要分析古典和現代文學的重要作品,幫助年輕人了解,引起他們的興趣,更重要的是要培養分析的態度。只有能分析的人,才能切實欣賞,透徹的了解。 朱自清選擇古詩十九首有兩個原因:1.這十九首可說是最古的五言詩;2.十九首既是詩的古典,說解的人也就很多。在這朱自清選擇唐代李善的註,因他認為李善的註最為謹慎和切實,釋事(也就是典故)的地方多,而釋義(也就是用意)的地方少。朱自清更直說,要透徹了解詩必須要弄明白詩裡的典故,才不會望文生義,模糊影響。在李善註後是說明,朱自清兼採各家,然令人遺憾的是朱自清僅釋九首而止。古詩十九首既無固定的題目,也沒有作者,卻擁有相似的風格,但考據這些詩並不是民間的作品,而是文人仿樂府作的詩。 梁代昭明太子蕭統卻選了這十九首詩編輯在一起,並為這十九首詩加一個總題目:古詩十九首。而後人則習慣取其第一句為篇名。古詩十九首後,詩歌就脫離詩經的四言詩體和楚辭的騷體,開始了沿襲千年之久的五、七言詩體。在古典詩歌裡,寫得最多的就是五言和七言詩,而古詩十九首就是五言古詩中最早期、最成熟的代表作品。

作者介紹 朱自清 原名自華,號實秋,後改名為自清,字佩弦。幼年受傳統的古典教育,大學時代即開始創作新詩,一九二三年發表長詩〈毀滅〉,在當時的詩壇上發生了很大的影響。一九二五年,任清華大學教授,創作轉向散文,同時開始古典文學的研究。抗戰爆發後,曾與葉聖陶合著《國文教學》。享年五十一歲。民初散文家郁達夫曾說:「朱自清雖是一個詩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夠貯滿著那一種詩意,文學研究會的散文作家中,除冰心外,文章之美,要算他了。」葉聖陶則說:「現代大學裡,如果開現代本國文學的課程,或者有人編現代本國文學史,論到文體的完美,文字的全寫口語,朱先生該是首先被提及的。」可見朱自清在當代受到推崇的程度。作品尚有詩集《蹤跡》、散文集《背影》、《歐遊雜記》、《你我》等,有著作二十餘種,約二百萬字。 作者相關著作:《詩言志辨》、《孟子一百句》、《論雅俗共賞》、《標準與尺度》、《倫敦雜記》more...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本文的引用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