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目資料
借閱次數 :

功效論 : 中國與西方的思維比較 /

  • 點閱:233
  • 評分:0
  • 評論:0
  • 引用:0
  • 轉寄:0


轉寄 列印
第1級人氣樹(0)
人氣指樹
  • 館藏
  • 簡介
  • 作者簡介
  • 收藏(0)
  • 評論(0)
  • 評分(0)
  • 引用(0)

《功效論:在中國與西方思維之間》 西方的時機觀其發展導向比較是英雄主義而非戰略而中國的時機觀導向的是一種暗自施展的功效思維  在西方,時機所屬的時間乃是「偶然的,混沌的,因而是『無法降服的』」。對於它的預見之明因而只能是一種對於可能的壞發展進行防範的準備,因為它基本上是無法為人主宰的。不然,就是反過來,以一種能量的突然激發,人們得以自我超越,並以勇氣來戰勝挑戰。時機在此變成了「使得事功得以進行的冒險」,也就是贏得光榮的機會。 在中國這邊,戰略家的工作乃是審慎地觀察形勢,進而偵測出對方的破綻。如果破綻未能出現,戰略家便只作等待。這等待「聯繫於預見之明」,「因為破綻乃銘刻於事物的邏輯之中。」一旦對手的破綻逐漸加大,我們便能對他進行攻擊而不必害怕和他正面交鋒。時機因此能成為程序之完成的承載者,而戰略家與聖人相似,而不是與英雄相似,因為他必須形成虛待的態度,也就是說沒有特定的注意焦點,如此才能對變化過程的整體加以體察。 本書主旨探討中西有關成功與效力的根本思維,並加以對照。在中國方面主要結合了《老子》、《孫子》、《鬼谷子》和《韓非子》的思想並加以貫通,找出中國上古時期以降,對於軍事、外交、政治等各面向的共通思維,對照以西方自柏拉圖、亞里斯多德乃至於《君王論》、《戰爭論》中浮現的思想根柢。 本書除了提出「功效對效力」的哲學構造企圖外,也有助於實際人生事業的運作原理理解。國際一級情報單位在閱讀此書後曾特邀作者進行講座,以深入理解中國之戰略思維。世界多位企業領袖也曾聆聽作者相關的演講。本書作者為法國當代著名漢學家及哲學家,著作超過二十五種,已被翻譯為至少二十五種語言。《功效論》一書曾於2002年以袖珍版作廣泛發行。 本書特色 本書談論中西雙方對於成功及效力的不同思維方式,不僅有趣也有用,對於中西思想的對話具有啟發性意義。

作者介紹 余蓮(Francois Jullien) 法國當代著名漢學家及哲學家,出生於1951年。曾任法國中國研究協會會長、巴黎第七大學東亞學系系主任、國際哲學學院院長、當代思想研究院院長、法國大學協會資深會員。2010年漢娜.鄂蘭政治哲學獎得主。研究領域:一般哲學與中國思想(上古思想、新儒家、中國古典文學及美學理論)、跨文化研究。數十年來,余蓮所累積的大量著作,已成為世界各地爭相討論的對象。他以中國古代思想文化的解讀,重新發掘西方哲學的「未思」,進而走出一個未來哲學的道路,這個思想線索,尤其值得我們加以注意。著有《淡之頌》、《迂迴與直進》、《為道德奠基》、《本質或裸體》、《大象無形》、《默化》、《生之哲學》等二十餘部著作,作品被譯為二十五國以上文字。 譯者介紹 林志明 法國高等社會科學研究學院文學藝術語言體系研究博士,目前為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藝術與造形設計學系專任教授、台灣大學兼任教授,並曾三度受邀至巴黎第七大學擔任訪問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影像研究、美學及法國當代思潮。同時也是許多重要歐洲當代思想家的翻譯者,譯有《布赫迪厄論電視》、《塞尚:強大而孤獨》、布希亞《物體系》、傅柯《古典時代瘋狂史》、班雅明《說故事的人》、余蓮《本質或裸體》(合譯)等書。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本文的引用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