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目資料
借閱次數 :

鋼鐵雄師 : 西線盟軍坦克 /

  • 點閱:168
  • 評分:0
  • 評論:0
  • 引用:0
  • 轉寄:0


轉寄 列印
第1級人氣樹(0)
人氣指樹
  • 館藏
  • 簡介
  • 作者簡介
  • 收藏(0)
  • 評論(0)
  • 評分(0)
  • 引用(0)

《鋼鐵雄獅:西線盟軍坦克(精裝)》 1918年8月8日的亞眠(Amiens)戰役中,一支由414輛戰鬥坦克、120輛補給坦克所組成的英國部隊,在800架戰機支援之下,成了協約國勝戰的關鍵部隊。戰役結束後,人們認為軍事科技革命已經來臨,戰爭面貌也將全面改觀。但接下來幾個月的戰役,卻證明亞眠之役並非現代化戰役的真正開端。富勒(J.F.C. Fuller)曾在1919年提出極為前衛的「1919年戰略計劃」,然而人類科技卻遲至二十年後才趕上富勒所假想的戰爭理論。戰車及軍事裝備的開發與演進,是一條漫長而艱辛的道路,到了1939至1945年,人類才演化出理論與實務兼具的現代裝甲戰爭。 1918年,英法兩國曾計劃與美國製造業合作,以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實戰經驗為基礎,打造一支巨大的協約國機械化部隊。一場陸戰革命似乎已近在眼前,不過這只是曇花一現。同盟國的迅速崩解,讓歐洲軍事戰略部署產生了戲劇性的變化-美國開始奉行孤立主義,而英國和法國軍隊也多半轉回傳統的「殖民地警察」角色。 不久之後,美國和法國的裝甲部隊即改編至步兵麾下,僅英國裝甲部隊仍維持原有的獨立系統。更重要的是,英國曾在1923年積極取得一款新型戰車-維克斯中型坦克(Vickers Medium)。這款坦克的設計有很多缺點,但仍不失為良好的測試平台,可用來驗證諸多裝甲戰爭理論。其中最重要的實驗, 本書特色 「基本戰車圖鑑:西線盟軍坦克1939-45」是一本富含插圖的參考書,主要介紹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西線盟軍在歐洲戰場使用的主要裝甲戰鬥車輛。本書以戰役先後順序編排,深度展示波蘭、比利時、法國、加拿大、澳洲、英國及美國等同盟國家所使用的各式坦克。 本書除主要坦克類型之外,尚包括多款次要坦克類型,含M4薛曼坦克各變化款、司徒亞特坦克、邱吉爾坦克、馬蒂爾達坦克等等,甚至舖地坦克、工兵坦克、掃雷坦克等特殊功能坦克也有專文介紹。除了讀者所熟知的戰爭初期各式坦克之外,各式裝甲車、半履帶裝甲車、卡車、兩棲戰鬥車輛也全數彙編在這本西線盟軍坦克內。 本書係以典型部隊編制、以及連級至軍團層級的戰鬥序列,完整呈現法國戰役或諾曼第登陸戰等關鍵戰役的戰鬥部隊組織編成。 「基本戰車圖鑑:西線盟軍坦克1939-45」蒐羅200幀以上全彩插圖及照片,佐以詳細的裝備諸元、部隊徽章及迷彩塗裝,是模型玩家及裝甲戰鬥車輛愛好者必備的重要參考書。

作者介紹 David Porter 畢生致力於軍事史研究,尤其是裝甲戰爭及戰車技術兩大領域。大衛波特在2006年離開服役29年的英國國防部之後,即參與無數研究計劃。近年來,大衛波特曾為英國廣播公司歷史雜誌、英國軍事總覽、以及皇家工程期刊撰寫無數文章及書評。自1997年起,大衛波特就在巴斯大學、狄靈頓書院及其他教育機構教授軍事史。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本文的引用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