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目資料
借閱次數 :

顯影六堆 : 李秀雲 /

  • 點閱:112
  • 評分:0
  • 評論:0
  • 引用:0
  • 轉寄:0


轉寄 列印
第1級人氣樹(0)
人氣指樹
  • 館藏
  • 簡介
  • 作者簡介
  • 收藏(0)
  • 評論(0)
  • 評分(0)
  • 引用(0)

《顯影六堆.李秀雲》 凝鍊的影像,深度的解讀 照見不同時代地域的客庄生活風貌 出生於屏東竹田的攝影家李秀雲(1919-2001),雖然中年才展開攝影之路,卻具有獨特的影像風格。他的作品卻選材以熟悉的農村環境為主,舉凡農村中的景物、田事、建築、節慶、庶民,悉皆入影,構成1960、70年代以六堆為核心的大屏東地區的土地素描。而在逆光的偏好和構圖經營下,他的寫實影像散發出從容雋永的詩意,並展現舒緩的節奏和氣度。本書即以扎實且細膩動人的書寫,引領讀者走進李秀雲鏡頭下田野阡陌、村頭庄尾……所譜成的六堆客庄故事。 書前有導論介紹攝影家生平、作品特色及主題導讀,書後附有攝影家年表等參考資料。 全書視覺編排兼顧藝術美感與閱讀趣味,既是影像美學的欣賞範本,也是豐富多元的客家鄉土文化讀本。 凡例 1.本叢書主要影像作品源自「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客家文化發展中心」於其籌備階段時所推動之「20世紀(1975年之前)臺灣客籍攝影家調查暨數位典藏計畫」,並經攝影家本人或其代表人同意授權出版。 2.本叢書之架構,主要包含:導論、影像作品解讀、攝影家年表、圖版索引等幾個部分。 3.本叢書文圖版面之設計,以右頁影像作品、左頁詮釋文本為原則;當影像為連續性主題者,則以多頁集錦連作之版面呈現。詮釋文本之主標下方特別標示影像拍攝之年代與地點。與影像及詮釋文本有關之對照圖、歷史文獻、特別解說,則視內容需要穿插呈現。 4.部分影像作品由於拍攝年代較早,或收藏條件之限制,以致出現髒點、霉斑或刮痕等情形,實非攝影家創作之原貌,因此為儘量呈現畫面的完整性,且兼顧視覺的美感,而適度加以修補圖像。唯有少數影像受損程度甚難改善,但因拍攝內容極具意義,值得進一步解讀,仍保留現況選入書中。 5.為呼應本叢書彰顯客家生活文化的題旨,內文主標在遣詞用字上,亦儘量表現客語之趣味,常見者如:華語的「的」一律作客語的「个」、「是」作「係」,「和」作「摎」或「同」、「我」作「涯(應為人字邊)」、「他」作「佢」、「母」作「姆」、「小孩」稱「細人(仔)」、「一起」為「共下」等等。其他使用到的客語字詞,則於內文視情況以括弧加註、註釋等方式解釋字義與用法。為方便閱讀,註釋採「隨頁註」形式,直接放在正文之後,但以明顯較小的字體與之區隔。 6. 客語之用字,以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為優先參照版本,四縣腔(南、北)、海陸腔若有不同用字,則依照影像拍攝之地域而選擇運用。客家語之音標,主要亦參照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以調值(阿拉伯數字)標示音調,調值一般採上標,本叢書考慮字體較小時恐讀者不易辨識,因此未作上標,而以等大的數字直接置於拼音字母後,標音以特殊且從字面不易判讀音義的字為優先,如掖ie55穀種,而如收涎、阿姆等容易判讀者,則不另外加注音標。本書音標以屏東四縣腔為標示。 7.內文之歷史時代分期,以「清代」、「日本時代」、「光復後」為標示原則。年代標示以西曆為主,除了清代紀年以括弧加註之外,不另標示日本時代、光復後至今之紀年。 8.中文之通同字,使用現今通行之較為簡化者,如金額之「圓」作「元」、「佔」作「占」、「份」作「分」等。關於罕用字「蕃」,本叢書也改成現行通用的「番」,即使是專有名詞(如「蕃」童教育所)也不例外,以避免因混用而造成的困擾。此外,為尊重歷史用語,並顧及語詞意義的完整傳達,不可避免地使用「番地」、「番社」等辭彙,並非有歧視之意。

作者介紹 古秀妃 1972年出生於台灣南方農村手巾寮,東海大學歷史系畢,就讀期間創東海客家社,接觸參與美濃反水庫運動,畢業後投入美濃社會社區運動,編纂《美濃鎮誌》。曾任職中央研究院徐正光教授研究助理,服務於台北市政府、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台灣省政府、屏東縣政府。現任職高雄市政府。 古秀如(少騏) 1970年生於台灣南方農村手巾寮,台大中文系畢,曾任唱片企畫、作詞人、報社記者、文史工作者、紀錄片攝影、導演。 部落格: 光腳丫 Be barefoot! littlefoot2.pixnet.net/blog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本文的引用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