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目資料
借閱次數 :

盲點 : 聰明人為什麼幹笨事?心理醫生教你改掉不自覺的老毛病 /

  • 點閱:182
  • 評分:0
  • 評論:0
  • 引用:0
  • 轉寄:0


轉寄 列印
第1級人氣樹(0)
人氣指樹
  • 館藏
  • 簡介
  • 作者簡介
  • 收藏(0)
  • 評論(0)
  • 評分(0)
  • 引用(0)

  為自己加分,每個人都需要看這本書!

  先入為主與框框思考害我們無意中得罪人?

  經驗法則和見樹不見林是我們出錯的頭號敵人!

  更多時候,原來聰明是件極危險的事!


  ◎ 一次說明白,我們每個人都有的十大思考及生活盲點,減少做事錯誤,並能理解「別人為什麼會想的跟我不一樣」!


  ◎ 權威心理醫師抓出最容易不自知的慣性失誤


  解決「盲點」,讓自己做事少出錯、並且減低因為不當與不自知的言行造成的人際誤會。


  在追求讓自己更聰明之外,也了解自己「為什麼那裡常出錯」的背後原因。


  從「偏見」到個人主觀式的直覺錯誤,本書將帶你揭開聰明人更容易搞砸事情的真正原因!


  三歲大的班傑明試了很久還是拉不好拉鍊,他的祖母正在幫他。她一邊示範拉拉鍊的動作一邊說,「秘訣就是拉上拉鍊之前記得要把這裡壓低」。只見班傑明一臉困惑又有點不安地問,「為什麼這是秘訣?」


  一位電腦專家在電話中指導初學者安裝程式,當他要對方「打開門放入光惵時」,電話那頭傳來那個初學者離開電腦前,「將辦公室的門打開的聲音」……;電腦專家不解地問起本書作者:「他怎麼可能會覺得那跟他『辦公室的門』開起來還是關上有關係?就算不是火箭科學家也會知道這沒有道理,只要有腦袋的人都會知道!」


  我們都有過這種經驗,突然發現其他人解讀世界的方式有多麼不一樣。心理學長久以來一直在研究「智慧」,卻直到最近才把注意力轉移到「愚蠢」上面,我們總是企圖測量人類有多聰明,預測誰擁有可以成功的智慧,但是我們卻很少注意到,為什麼就算再聰明的人有時候也會浪費天賦,做出「驚人的愚蠢行為」。


  而每當我們覺得別人的行為或是想法很愚蠢的時候,判斷的核心就是覺得某件事確實或應該「很明顯,怎麼可能會不知道?」同樣地,這種狀況也很可能在你我身上發生。


  很多時候,我們的智力或頭腦,會以設定「最理想的方式」為我們工作,但這種理想的方式往往也使我們容易疏忽了事實「真正的細節」;其實也可以說盲點就是我們自然思考方式的一部分,我們並沒有辦法完全消除它們,因為它們是內建在系統裡面的。但是只要我們能夠察覺到它們,我們就可以想辦法把它們的扭曲帶來的影響降到最低。


  本書就是要提供包括「以具體思考取代抽象思考」;「善用延遲下結論」等思考方法或生活習慣,解決我們原來是要為了「生活過得更方便」的內在盲點;習得這本書改進自我的技能後,慣性失誤便可以更少發生,讓我們在人際相處與做事的技巧上,有更完善的「防錯機制」。


  作者瑪德蓮是位執業的心理醫生,也是許多思考問題工作坊的常客及講者,她以一次自己向國外友人自豪介紹「美國有多強盛與照顧弱勢人民,在銀行入口車道上也體貼地設置了點字牌引導盲胞」的故事開始,帶領讀者們逐步了解我們經常在生活中犯錯、無意中得罪人,以及沒法理解意見不同者的世界觀等「盲點」,究竟從何而來,我們又可以怎樣改善這類問題?


  (上面那則故事的結局你想到了嗎?作者的國外友人發笑地反問作者:「你們美國有多少盲人可以拿到駕照開車上銀行呢?)


  在這本充滿許多「幹蠢事卻不自知」故事(請你除了大笑,也想想自己是否也犯過類似錯誤)的書中,你將會發現,原來很多的出錯模式及思考老毛病,會讓我們在溝通與做事上走了多少冤枉路。別猶豫翻開這本《盲點》,知道自己的盲點,你一定能擁有更全面的視野、也更能對事實有深入的思考能力!



瑪德蓮.赫克(Madeleine L. Van Hecke)



  瑪德蓮本身是位執業的心理醫師,同時她也經常受邀擔任創意及思考主題的研討講師,並於伊利諾州一所學院中任教。



  近年她結合了專業背景與多年來她常遇及的個人與組織思考障礙等問題,因此寫作了本書,企圖提供更多人了解自我盲點的成因並進行改善。




譯者簡介




黃怡雪



  外文系畢業,大學期間開始跨足翻譯的世界。目前除正職外,另兼職從事字幕翻譯,翻譯過之影片橫跨各領域,其中最著名的作品為電視影集「慾望師奶」。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本文的引用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