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目資料
借閱次數 :

鬼斧神工 : 中外塑藝術鑑賞 /

  • 點閱:177
  • 評分:0
  • 評論:0
  • 引用:0
  • 轉寄:0


轉寄 列印
第1級人氣樹(0)
人氣指樹
  • 館藏
  • 簡介
  • 作者簡介
  • 收藏(0)
  • 評論(0)
  • 評分(0)
  • 引用(0)

 同樣的塵土,在東西方卻有著不同的歸宿。在中國,它們的創作者淹沒在浩渺的時空中,沒有聲音,沒有名字,也沒有容顏。除了少數具生命力的作品,如銅奔馬、長信宮燈外,人們記住的永遠是雲岡石窟、秦俑、大足石刻…等概括的名詞。在西方,它們被賦予鮮明的形象及思想性,創作者的名字往往與作品並存,如米開朗基羅與《大衛》,羅丹與《沈思者》,呂德與《馬賽曲》等。雕刻中即呈現了東西方截然不同的民族性----含蓄與激越;集體創作的習性與個人表現主義的伸張。  波特萊爾曾感觸地說:「繪畫波動而光輝的夢幻,在這裡變為堅硬而固執的沈思。」雕塑,是需要一點直覺與細心才能深刻體會的。如果只將它視為一團塑泥的總合,它仍是混沌未開的物質,無法令人感動。然而,若能嘗試解讀它的思索,它將跳躍於泥土之上,娓娓述說生命情事,豐富您的一生。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本文的引用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