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目資料
借閱次數 :

國父與阿Q /

  • 點閱:130
  • 評分:0
  • 評論:0
  • 引用:0
  • 轉寄:0


轉寄 列印
第1級人氣樹(0)
人氣指樹
  • 館藏
  • 簡介
  • 作者簡介
  • 收藏(0)
  • 評論(0)
  • 評分(0)
  • 引用(0)

在臺灣,「國父孫中山先生」一詞,連幼稚園學生都能朗朗上口,更遑論數十年來在國民黨黨國教育下被魔音傳腦、全力灌輸的臺灣民眾了。實則「中華民國」之有「國父」名號,始自1940年代,原是蔣介石的重慶政府為要對抗汪精衛的南京政府,才把骨頭已經可以打鼓的孫文抬出來當國父的。沒想到蔣介石的中華民國竟然一路敗退「君臨」臺灣,臺灣人也就莫可奈何地「默認」這個政治神話了。孫中山先生既是中華民國國父,國民黨黨政軍特文棍們自然得把他美化加神化,不但孫中山的種種「偉大事蹟」都出爐了,連民初全國都乏人問津的「國父思想」、「三民主義」也都鹹魚翻身,強令學子必讀,各種大小考試也都列為必考科目。臺灣人之被愚民蒙蔽已久矣!孫中山真是「中華民國國父」嗎?孫中山真有那麼偉大嗎?本書挖掘海內外有關孫文及孫文革命的大量史料,試圖以反向思考的角度來揭穿:為什麼辛亥革命前,他所領導的十次起義,十次都失敗?為什麼南京臨時政府時代,他被推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卻不到三個月就拱手出賣給袁世凱?為什麼北洋政府時代,他又藉口「護法革命」,三次革命,三次破功?為什麼他三組廣東軍政府,卻天下大亂,民不聊生?為什麼他自吹自擂「余致力國民革命凡四十年」,臨死卻還自哀自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為什麼他冠勉堂皇的「建國大綱」,卻被各派群起圍攻,轟為「賣國賊」?以及為什麼他一再買空賣空,想以滿州換日本三個師團兵力呢?原來,孫文一生行徑猶如中國精神文明化身的阿Q,孫文革命和阿Q革命幾乎一模一樣。有人懷疑魯迅寫《阿Q正傳》時,是不是骨子裡就以孫文為模型,也難怪有一點頭殼的人都會問:「國父孫中山先生」或許就是阿Q的最佳造型吧,而阿Q就是「國父」的分身哪!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本文的引用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