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目資料
借閱次數 :

人在廢墟 /

  • 點閱:159
  • 評分:0
  • 評論:0
  • 引用:0
  • 轉寄:0


轉寄 列印
第1級人氣樹(0)
人氣指樹
  • 館藏
  • 簡介
  • 作者簡介
  • 收藏(0)
  • 評論(0)
  • 評分(0)
  • 引用(0)

  波赫士鍾愛「廢墟」的意象,不下於「圖書館」。一篇「環形廢墟」和「通天塔圖書館」就足以買通所有的波赫士迷。但是古往今來,不獨波赫士對「廢墟」著迷。情有獨鍾者,從歌德、福樓拜、濟慈、雪萊、拜倫到狄更斯、亨利•詹姆斯、畢卡索等都在其列。連日本的大書店都有廢墟這個類別,足足兩三落書櫃之多。歐洲十八世紀,甚至曾經興起過「造廢墟運動」,為了美學的理由,興建「廢墟」,這是多麼充滿矛盾與美感的行動!


  然而,廢墟,何迷人之有?何又謂廢墟呢?


  文明的遺跡理所當然有廢墟,然而,斷壁殘垣(建築),死亡(人體),大自然裡的破敗景象(地理),人為的破壞(戰爭),糾結的工廠建築(產業的廢墟),都市的廢墟,慘劇現場(交通意外,火災),以及斷簡殘篇(遺稿),莫不是「廢墟」。


  班雅明論廢墟,將廢墟美學推上了現代美學的高峰。在他的眼裡,一切的不完整,支離破碎,正是對整體的破壞,這種廢墟的美感,是一種在時間終點上,帶給人的驚異與震驚。


  「人在廢墟」就此領讀者神遊藝術與文學中的廢墟。


克里斯多佛•武德爾德(Christopher Woodward)


  英國的藝術史學家。目前擔任英國巴斯(Bath)霍爾本手工藝博物館(Holburne Museum of Art)的總監。作者對廢墟的興趣始於任職約翰.宋恩爵士(Sir John Soane)博物館館長之時。深受宋恩爵士與十八世紀廢墟美學的影響。曾以廢墟為主題,多次策展。





譯者簡介





張讓


  福建漳浦縣人。作品曾獲首屆《聯合文學》中篇小說新人獎、中國時報散文獎、聯合報長篇小說推薦獎﹐並多次入選各年度散文選或小說選。散文集《剎那之眼》曾獲《中國時報》開卷十大好書。著作包括短篇小說集《並不很久以前》、《我的兩個太太》、《不要送我玫瑰花》﹐長篇小說《迴旋》﹐散文集《空間流》、《急凍的瞬間》、《飛馬的翅膀》和《當世界越老越年輕》等﹐並譯有《初戀異想》和《感情遊戲》。現定居美國。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本文的引用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