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目資料
借閱次數 :

陶瓷手記 : 陶瓷史思索和操作的軌跡 /

  • 點閱:190
  • 評分:0
  • 評論:0
  • 引用:0
  • 轉寄:0


轉寄 列印
第1級人氣樹(0)
人氣指樹
  • 館藏
  • 簡介
  • 作者簡介
  • 收藏(0)
  • 評論(0)
  • 評分(0)
  • 引用(0)

  陸地考古遺址出土標本、海底沉船打撈遺物和保存在博物館與收藏家中的珍品,這些背景相異的文物,如何串連成為解開歷史之謎的關鍵?本書將帶領讀者追循一位陶瓷史學者的思路軌跡,看他以敏銳的觀察和膽大心細的推理,由散佈世界各地的陶瓷標本,追索中國等地陶瓷在歷史演變過程中的樣式、裝飾技法和工藝的變化,進而銜接亞歐貿易交流網絡的失落環節,帶您重返古代陶瓷世界。


  《陶瓷手記》為作者運用新出土的材料,改寫、增補過去二十年間所發表的隨興小品,將它們重新集結成書。全書分為四大篇章:


  「造型篇」分析陶瓷器式在不同時代和地域的各種流變,並且探討中國陶瓷與東亞、中東、歐洲等地交流過程中所衍生的不同功能和審美趣味,當中涉及的文化交流史議題相當引人入勝。「紋飾技法篇」探究陶瓷裝飾工藝、技法與文化意涵之間的關係,同時也考慮工藝與生活實用功能的連結,為陶瓷紋飾的創生與變化提供全面性的思考角度。「臺灣出土貿易陶瓷篇」從臺灣近幾十年發掘出土的陶瓷遺物出發,向外連繫亞、歐廣袤幅員的沉船遺物和傳世收藏品,具體復原自大航海時代以來貿易陶瓷的歷史,尋求臺灣在世界貿易網絡及消費文化史上的定位。「中國外銷瓷與瓷窯考古篇」除了探究十七至十八世紀中國外銷瓷的歷史、剖析其興衰緣由,並藉由考證陶瓷文獻及史料的真確性,重新探討特定瓷窯的諸多問題。


  全書內容共二十三萬餘字,附九百多幅全彩插圖,不僅呈現作者深入陶瓷文化史核心的啟發性見解,亦反映學界最新的研究成果,是所有關心陶瓷與文化交流史人士值得閱讀的雅俗共賞佳作。



謝明良



  為臺灣臺北市人,祖籍臺南縣。1955年生。日本成城大學文學博士。曾任臺灣國立故宮博物院助理研究員(1985-1991)、國立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副教授(1992-1996)、教授(1997-2008)、特聘教授(2008)、終身特聘教授(2008-)、德國海德堡大學客座教授(2002)、胡適紀念講座(2008-2009),現任國立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教授兼所長。曾編集《中國陶瓷史論文索引1900-1994》(石頭出版社,1998),主要著作有《貿易陶瓷與文化史》(允晨出版社,2005;獲臺灣大學傑出學術專書獎)、《六朝陶瓷論集》(國立臺灣大學出版社,2006;獲臺灣大學優良學術專書獎)、《中國陶瓷史論集》(允晨出版社,2007;獲臺灣大學傑出學術專書獎)。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本文的引用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