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目資料
借閱次數 :

證嚴法師靜思語 = Buddhist priestess Cheng-Yen's meditations(II) /

  • 點閱:174
  • 評分:0
  • 評論:0
  • 引用:0
  • 轉寄:0


轉寄 列印
第1級人氣樹(0)
人氣指樹
  • 館藏
  • 簡介
  • 作者簡介
  • 收藏(0)
  • 評論(0)
  • 評分(0)
  • 引用(0)

  普受世人尊崇的證嚴法師以出世之心談入世之事,從宗教、人事、生與死,闡述人生的目標,令迷途者知返,撫慰受傷者的心靈,令人茅塞頓開。《靜思語》第二集有她更感性的開示與更深切的指引。寫在靜思語第二集出版之前  唐朝大詩人劉禹錫的詩云:「瞿塘嘈嘈十二灘,此中道路古來難;長恨人心不如水,等閒平地起波瀾。」意思是說:水,只有遇到山石阻隔時,才會激起波濤,形成人見人畏的險灘;可是,人心,即使是在平地,也會無端生起波瀾,暗喻瞿塘灘道,雖然古來難行,但比起人的心路歷程來,恐怕還要易走得多。這是詩人對人心起伏善變,多所感慨之語。這種感慨,或許很多人會有同感。  人心難調能調,只要時常反觀內省,靜思勵,起伏善變的人心,也可以調伏得如如不動,清澈見底。  《靜思語》一書,自出版以來,承蒙各方厚愛,讀者謬賞,證嚴愧不敢當,對社會廣大讀者的支持與厚愛,證嚴至為感激,希望這本書能帶給大家身心輕安,有所得,也有所悟。  現在《靜思語》第二集,將由九歌出版社與慈濟文化出版社同步出版發行,在編輯體例上,延續第一集的風格,但內容上則較第一集更為寬廣,我們這樣做,是為了使大家有更開闊的思惟空間。 歷代禪師雖然強調「言語道斷」,故不立文字,直指人心。其實,道不在言語,而在人心,如果只是執著於語言文字,而不能體悟語言文字的精髓,依言勵行,才是道斷的主要原因。  語言文字和「道」的關係,就像「以手指月」一樣;以手指月,目的在月不在手。語言文字只是載道的工具而非目的,執著於工具而  《靜思語》所以用最淺顯易懂的語言,聞述人生的道理,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希望每一位閱讀本書的人都能獲得心靈上的自在。事實上,這個目的《靜思語》第一集已有莫大的啟迪作用了。  王安石詩云:「蘇州司業詩名老,樂府皆言妙入神;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真理不在詰屈坳牙的用語中,看似尋常的語句,只要用心體悟,句句都蘊涵著奇崛,浮躍著佛性。  「尋常一樣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靜思」是靜思惟的意思,透過凝神自照,才能調得身心一如,動靜一致,能如此,即使是最淺顯的一句話語,也能發揮無比的威力。  《靜思語》第二集出版在即,證嚴不敢奢望它能有多大移風易俗的貢獻,但總希望它能發揮一點潛移默化的功能,為社會善盡點責任。這個希望能否實現,就要看讀者能否深體書中片言隻字的真意了。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本文的引用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