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目資料
借閱次數 :

奧斯卡與我 : 普列希特給兒子的20堂哲學課 /

  • 點閱:208
  • 評分:0
  • 評論:0
  • 引用:0
  • 轉寄:0


轉寄 列印
第1級人氣樹(0)
人氣指樹
  • 館藏
  • 簡介
  • 作者簡介
  • 收藏(0)
  • 評論(0)
  • 評分(0)
  • 引用(0)

《奧斯卡與我:普列希特給兒子的 20 堂哲學課》Warum gibt es alles und nicht nichts?:Ein Ausflug in die Philosophie 《我是誰?》作者溫煦力作,給兒子最珍貴的哲學體驗 德國 Amazon 非小說類、哲學類 Top 1,再創銷售奇蹟 最親切的德國哲學家 VS. 最好奇的德國小男孩 讀者齊聲力讚:值得大人小孩一讀的哲學入門佳作 「那是什麼東西啊,爸爸?」 「那是一堵牆。」 「它那麼高,怎麼爬得過去?」 「奧斯卡,築圍牆的目的,就是不要讓人爬過去。」 「那一定會很無聊……」 「奧斯卡,你覺得自由是什麼?」 暢銷書作家、德國當代知名哲學家大衛.普列希特,在這本新書中要向兒子奧斯卡解釋這個森羅萬象的世界。一整個夏天,這對父子在柏林各處散步。就像歷史上許多鐘愛散步的哲學家一樣,他們來到柏林動物園、電視塔、自然博物館、猶太會堂、圍牆公園等等。一路上,這位爸爸搔著腦袋,努力回答兒子許多稀奇古怪的問題:「我到底是誰?」「為什麼有我?」「生命是從哪裡來的?」「人可以吃動物嗎?」「人為什麼會有煩惱?」「為什麼沒有名字的老鼠比較可愛?」「我們要從哪裡知道,所做的事情是對的還是錯的?」…… 普列希特以遊戲般輕鬆且饒富趣味的方式,透過故事及想像,嘗試向奧斯卡解釋這世界的種種,包括道德、公平、美、正義、自由,以及生活裡最重要的事,引導奧斯卡更加了解所經歷的一切,從而啟發他更多的認知。 他們將在自然科學博物館尋找人類出現的意義、在動物園體會當一隻狐蝠的感覺、在地下鐵看見隱形的大猩猩、在馬燦的迷宮花園遇見另一個自己、在愛德醫院討論生命的價值、在忘憂宮裡思索人類為什麼會有憂愁、在普倫特森林探訪正義、在柏林圍牆公園沉思自由、…… 本書是普列希特繼《我是誰?》後的全新力作,全書充滿哲思之樂及孺慕之情,既寫給好奇心十足、隨時想知道更多的年輕孩子們,也寫給帶領孩子看見這萬象世界的父母們。

作者介紹 理察.大衛.普列希特Richard David Precht 哲學家、政論家、作家、媒體出版人。1964 年生於德國索林根市(Solingen)。1994 年於科隆大學取得博士學位,其後幾乎任職過德國各大報與電台,並曾獲美國《芝加哥論壇報》(Chicago Tribune)記者獎學金。 2000 年榮獲生物醫學大獎。創作有兩本小說、五本非文學類著作。童年回憶《列寧只來到盧登夏德》(Lenin kam nur bis Ludenscheid)已拍成電影。哲普著作《我是誰?》一鳴驚人,榮登《明鏡週刊》非文學類排行榜冠軍,德國 Amazon 不分類冠軍,長踞不墜,令讀者大眾與評論家驚豔不已。隨後《愛情的哲學》、《無私的藝術》等作品,亦叫好且叫座。 自 2011 年 5 月起,擔任呂內堡大學(Leuphana Universitat Luneburg)哲學榮譽教授。現居科隆和盧森堡兩地,與前妻育有一子。目前與太太(較其年長)共同撫養她的三個小孩。 譯者介紹 林宏濤 台灣大學哲學系碩士,德國弗來堡大學博士研究。譯作豐富,包括《與改變對話》、《鈴木大拙禪學入門》、《啟蒙的辯證》、《詮釋之衝突》、《體會死亡》、《美學理論》、《法學導論》、《愛在流行》、《隱藏之泉》、《神在人間》、《眾生的導師:佛陀》、《南十字星風箏線》、《菁英的反叛》、《神話學辭典》、《我的名字叫耶穌》、《神子》等作品。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本文的引用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