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目資料
借閱次數 :

中國教育制度史論 /

  • 點閱:341
  • 評分:0
  • 評論:0
  • 引用:0
  • 轉寄:0


轉寄 列印
第1級人氣樹(0)
人氣指樹
  • 館藏
  • 簡介
  • 作者簡介
  • 收藏(0)
  • 評論(0)
  • 評分(0)
  • 引用(0)

  中國教育史的發展,簡言之,就是由「學」演變成為「廟學」的過程。到近現代,「廟學」制度崩潰,遂演變成為西方式的近代學校。中國教育史的主要內涵,是實施儒教主義教育,或簡曰禮教,它與刑政共同構成中國傳統文化最主要的內涵,甚至形成所謂「東亞教育圈」、「中華法系」。近代以後,禮、刑解體,所以教育圈與法系紛紛解體,傳統中國文化乃呈現衰歇現象。  本書主要提出殷周時代教育的發展,是由「學」到「學」的演變過程,其特質是由武而偏向文的教養;其後由「學」演變為「廟學」。在實施文的教養時,將禮儀教養予以具體化,等於將教育理想世界予以具象化。更重要的是儒門道統的建立,藉廟制而更具體化。然而過去有關中國教育史的論述,都忽略「廟(祠)」制在學校園地的重要性,結果,使歷史發展之「變」不顯現,同時脫漏祭祀禮儀制度及其活動這兩個重要課題。本來是「學祭」合一的中國教育史,乃成為只討論「學」的歷史。為解決學界長期以來對中國教育史內涵的誤解,作者在最近十數年間,除臺灣本地外,先後到日本、韓國及大陸等地,實際考察其學校史蹟,並大量蒐集整理方志,而確認傳統中國教育制度的特質,就是「廟學」制度。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本文的引用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