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目資料
借閱次數 :

我的菩提樹 /

  • 點閱:147
  • 評分:0
  • 評論:0
  • 引用:0
  • 轉寄:0


轉寄 列印
第1級人氣樹(0)
人氣指樹
  • 館藏
  • 簡介
  • 作者簡介
  • 收藏(0)
  • 評論(0)
  • 評分(0)
  • 引用(0)

靠著一桿筆從勞改中脫困小說家張賢亮的命運記者邱婷/專訪對照文學評論的分析,經常會感覺到作家是「化外之人」。看大陸文評家講張賢亮的《綠化樹》落後的婦女觀、反共之說,再聽他高談商品經濟是當前大陸主流,如何將頭腦從小說轉到生意上,更覺張賢亮屬於無法被制約、歸類的一群。八○年代,大陸作家張賢亮的小說轟動了海峽兩岸,隨著在台灣的出版,他的《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綠化樹》等小說都受到此地的注意,然而,講起文學評論對他的說法,首度訪問台灣的張賢亮有直截了當的回答,就像他講到自己何以在困厄的環境中搖起筆桿的理由一樣,總是給人一種因過於簡單而令人產生意外。張賢亮說,自己是非常重視女性的人,因在苦難環境中曾受過女性關心,令他深刻體會到,在惡劣的環境中女性比男性還能持有一分慈愛心,因此,他以「我筆下的小說,有不好的男人,卻沒有不好的女人」反駁那些不同的看法。張賢亮說,他的小說都在反映現實生活,迄今相信大家不否認整個社會還處在男權社會,「小說總不可能走在社會現實之前吧」。張賢亮自認自己與文評之間從來沒有對話。他主張,好的文學評論家該是很好的導讀者:「自己的作品要直接讓讀者感受,不願通過文評者去指導讀者」。至於「反共」說,他說,「文學又不是新聞,哪有什麼『共』與『反共』,我的作品只有人道主義文學,只承認是個寫小說的,如此而已」。張賢亮寫小說,被台大中文系教授沈謙形容是「從生命力迸發出來的」,而他自己在不得已的環境中藉小說脫困的過程,更是他渾然天成的創作最好的印證;張賢亮十三歲就開始寫詩,廿歲以一首,轟動文壇,但隨後被判為不滿現實的反革命詩篇,從此下放勞改廿二年之久,經年累月的勞改生活,雖沒有看過一本小說,但一九七九年之後政府需要大批教員,張賢亮為了讓組織注意到自己,好脫離農場的勞動行列,「憑著一點文化,就寫了『木馬人』」。張賢亮後來果真當了小學教員,但他形容已不會寫詩了,只好再試著寫另一個故事叫,沒想到,居然被登在《寧夏文藝》封面故事,當時的他,「啊」了一聲,「原來這個就叫做『小說』,之後便不可收拾地寫下去」。張賢亮說,第三篇小說就被省裡領導注意到,而他的地位也確切隨著小說出爐而一路被往上抬,令主宰小說人物命運的張賢亮不得不反過來說,「小說真的改變了我的命運」。如今的張賢亮不僅在寧夏文聯有很高的地位,同時也是政協委員,更有趣的,他還證實了文壇流傳「張賢亮做生意去了」的說法。他說,現在商品經濟是大陸的主流,喜愛透過各種嘗試去體驗生命且站在時代尖峰的張賢亮,相信上帝造人「可能」是賦與全能,只是社會分工而有不同專業化,試過小說之後,他也要試試自己做生意的成績,於是創設了「西部影城」。張賢亮結合影視拍攝場及廣告等所籌設而成的「西部影城」,為西部地區賺取不少商業資源,而一開始,從教導農民、牧民懂基本禮節到服務,甚至每個垃圾桶的設計,他樣樣自己來,他說,「我又要想,又要幹,可能未來還要演電影」講到這兒,張賢亮眉飛色舞來,他說,他客串過謝晉的「老人與狗」可是一次OK。也許下次看到張賢亮,他又是另一番局面。---------原載《民生報》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本文的引用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