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目資料
借閱次數 :

中國現代文學批評史論 /

  • 點閱:196
  • 評分:0
  • 評論:0
  • 引用:0
  • 轉寄:0


轉寄 列印
第1級人氣樹(0)
人氣指樹
  • 館藏
  • 簡介
  • 作者簡介
  • 收藏(0)
  • 評論(0)
  • 評分(0)
  • 引用(0)

【內容簡介】本書作為一部中國現代文學批評史論的著作,包括了文化批評派的胡適、陳獨秀、魯迅;印象批評派的周作人、李健吾、吳組緗;主情批評派的郭沫若、成仿吾及社會批評派的茅盾等。雖有其各別的價值,卻都可歸結到一個由互相關聯的成分所組成的系統中,從某種意義上說,不僅有助於理論構造,實際上也為理解現實的結構提供了門徑。【目  錄】自序第一篇 胡適─陳獨秀─魯迅 第一章 胡適與陳獨秀:歷史理性的個性演示     批評使命──告別古典主義     文化選擇──「精神界之戰士」的歷史探詢     對象感與目標感──特定文化預設中的歷史個性     心路歷程──獨立的文化思考與艱難的歷史跋涉 第二章 魯迅:精神探索與歷史責任的接受     文化拆解:對人的生存意識的關懷     批評選擇:對生命意義實現的渴望     啟蒙意識:對文學批評的歷史理解第二篇 周作人─李健吾─吳組緗 第三章 周作人:在自己的園地裡的構思與探詢     主觀批評     感情操練     靈魂對話     生命律動 第四章 李健吾:批評旅行與「心靈的奇遇」     整體直觀和印象賞鑑:「開了一部流線型汽車」     心靈探險和情緒浸入:「抓住靈魂的若干境界」     平等親切和坦率嚴謹:「對作者們朋友似的態度」 第五章 吳組緗:印象的藝術──文學選擇的智慧之旅     他的追尋與發現     他的感悟和印象     他的風釆和意義     他是尋美,也是召喚第三篇 郭沫若─郁達夫─成仿吾 第六章 郭沫若:生命意識與主情主義理論批評的歷史嬗變     主觀抒寫與激情生命的呈現     批評表現的迸湧與叩擊     構建「有情的宇宙」與批評的現代性     「蓬勃的創造欲」與批評的歷史意識     批評選擇與文化選擇 第七章 郁達夫:批評策略──對個性的堅持與貫徹     批評心的流露     主觀性之高度     價值世界的拓示 第八章 成仿吾:燃燒的批評     《歧路》與成仿吾文學批評的話語狀態     一顆感覺化的心靈的袒露與跳蕩     否定與創造:以批評主體為圓心畫出的圓第四篇 茅盾──延安批評家群體 第九章 茅盾:現實世界和對歷史進程的意識與體驗     茅盾作為茅盾:理性思維     發散思維與文學選擇的思維品質     茅盾的「矛盾」:歷史涵義和發展走向 第十章 延安批評家:為歷史文化框範的闡釋與批評     選擇:延安與五四時期的歷史回應     視界:左翼文藝理論與批評的投影     環視與反思:「民族形式」問題大討論     個案讀解:魯迅研究模型     歷史是行動著的文本 一隻「看不見的手」【作者簡介】丁亞平,江蘇人,1961年5月生,文學博士,現為北京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文化藝術出版社副總編輯、傳記文學雜誌社社長。著有《一個批評家的心路歷程》、《浪漫的執著》、《蕭乾 文潔若》、《藝術文化學》、《影像的歷史》和《水底的火焰》等。

作者簡介】丁亞平,江蘇人,1961年5月生,文學博士,現為北京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文化藝術出版社副總編輯、傳記文學雜誌社社長。著有《一個批評家的心路歷程》、《浪漫的執著》、《蕭乾 文潔若》、《藝術文化學》、《影像的歷史》和《水底的火焰》等。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本文的引用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