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目資料
借閱次數 :

禪和文化與文學 /

  • 點閱:176
  • 評分:0
  • 評論:0
  • 引用:0
  • 轉寄:0


轉寄 列印
第1級人氣樹(0)
人氣指樹
  • 館藏
  • 簡介
  • 作者簡介
  • 收藏(0)
  • 評論(0)
  • 評分(0)
  • 引用(0)

  東西的文化不同、語言不同。  西方的思維方式是一分為二,是分析的;東方是合二為一,是綜合的。  東方文化綜合的思維之特點可用八個字形容:「普遍聯繫,整體概念」。從本體論面言,人和萬物相互聯繫,宇宙和人都是整體。表現在語言文學上,中國詩歌與禪趣密切相繫,予人感悟式、形象式的話語,予人整體概念和整體印象。  東西文化的變遷則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現今,正是東西雙方相互學習,促發展的世紀。作者簡介季羡林  生於1911年8月,山東省清平縣(今臨清市)人。著名東方學家、梵文學家,中國東方學的奠基人,北京大學著名教授、國學大師。  1930年入清華大學西洋文學系,專修德文。1935年赴德國,入哥廷根大學,主修印度學,先後學習了梵文、巴利文、吐火羅文等古代語言。1941年獲哲學博士學位。在德期間發表論文多篇,獲得國際學術界高度評價,奠定了在國際印度學界的地位。1946年起任北京大學教授,主持東方語言文學系並兼任系主任長達四十年。曾任北京大學副校長,南亞東南亞研究所所長,中國外國文學會會長,中國比較文學學會名譽會長,中國敦煌吐魯番研究會會長,中國大百科全書外國文學卷副主編、語言卷主編。從事東方學和印度學的研究逾半個多世紀,在印度古代語言、中印佛教史、中印文化交流史等學術領域都有很深的造詣。主要的著作有《中印文化關係史論集》、《羅摩衍那初探》、《印度古代語言論集》、《糖史》、《吐火羅文譯釋》(英文版);主要譯著有馬克思著《論印度》,《安娜‧西格斯短篇小說集》,印度史詩《羅摩衍那》(七卷)以及《沙恭達羅》、《優哩婆濕》、《五卷書》、《家庭中的泰戈爾》等;主編的著作有《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傳世藏書》、《神洲文化集成》、《東方文化集成》等。

作者簡介 季羡林   生於1911年8月,山東省清平縣(今臨清市)人。著名東方學家、梵文學家,中國東方學的奠基人,北京大學著名教授、國學大師。   1930年入清華大學西洋文學系,專修德文。1935年赴德國,入哥廷根大學,主修印度學,先後學習了梵文、巴利文、吐火羅文等古代語言。1941年獲哲學博士學位。在德期間發表論文多篇,獲得國際學術界高度評價,奠定了在國際印度學界的地位。1946年起任北京大學教授,主持東方語言文學系並兼任系主任長達四十年。曾任北京大學副校長,南亞東南亞研究所所長,中國外國文學會會長,中國比較文學學會名譽會長,中國敦煌吐魯番研究會會長,中國大百科全書外國文學卷副主編、語言卷主編。從事東方學和印度學的研究逾半個多世紀,在印度古代語言、中印佛教史、中印文化交流史等學術領域都有很深的造詣。主要的著作有《中印文化關係史論集》、《羅摩衍那初探》、《印度古代語言論集》、《糖史》、《吐火羅文 譯釋》(英文版);主要譯著有馬克思著《論印度》,《安娜‧西格斯短篇小說集》,印度史詩《羅摩衍那》(七卷)以及《沙恭達羅》、《優哩婆濕》、《五卷書》、《家庭中的泰戈爾》等;主編的著作有《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傳世藏書》、《神洲文化集成》、《東方文化集成》等。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本文的引用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