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目資料
借閱次數 :

人生取向 = Orientation of life : ng /

  • 點閱:112
  • 評分:0
  • 評論:0
  • 引用:0
  • 轉寄:0


轉寄 列印
第1級人氣樹(0)
人氣指樹
  • 館藏
  • 簡介
  • 作者簡介
  • 收藏(0)
  • 評論(0)
  • 評分(0)
  • 引用(0)

《人生芍汲》人生取向傅佩榮不能問「人生有什麼意義?」只能問「我的人生有什麼意義?」若是離開了主體,意義是無法呈現的。今天許多人告訴我們如何自我實現與生涯規畫,提出一些公式與表格,好像只須照著去做,就可以旋乾轉坤,活出一個全新的生命。然而,生命的真相是什麼?它是一個複雜的間題,還是一個神奇的奧秘?若是問題,不管如何複雜,總可以運用精巧的方法與解析的工具,化繁為簡,再找出合宜的答案。答案一出現,問題不再使人困擾,人生就此順風而行,萬里無雲了嗎?可惜,我所了解的情況並非如此。那麼,生命是神奇的奧秘了?所謂奧秘,包含以下三點:一、人是問題製造者,只要有人,就有問題,並且花樣翻新,層出不窮。二、人必須與問題一起生活,在問題中學習與成長。三、人由於沈思問題而得到智慧。我們可以依此分辨人生三境:一是困陷於經驗世界,面對使人眼花撩亂的問題,覺得茫然無助,於是到處尋找速成的解答。二是接受現實,知道自己既然不能完全避開問題,那麼不妨學會應對的能力,或者以平常心待之。在此階段,最高準則是:我雖不能改變自己的遭遇,但是可以改變自己對這種遭遇的態度。進到第三步,則須孕生主體的智慧了。智慧的表現在於創意。人生的創意又是什麼?是把握「知情意」三種潛能,適度發展為知識、藝術、道德等修養;在此,所謂智慧,必須能夠分辨:如何達成此一目標?譬如,我在學生時代,自然以求知為努力方向,但是知識之中與藝術、道德、宗教有關者,值得特別留意。否則,若僅僅以知識為求職謀生的條件,等到生活安頓之後,又會面臨新的困擾,想要追求更高價值,卻找不到線索,也喪失了品味的能力。《人生取向》是我近年反省上述題材的心得。書分五輯,共有「走出陰影」、「人生如鏡」、「家的意義」、「信仰重心」與「美的品味」。「走出陰影」所述多為個人經驗,如小時曾患嚴重口吃,卻由自卑感太深而決心把書念好,後來矯正了口吃,又由念書走上教書的路;更重要的是,使我保持一顆永遠關懷別人及感受別人痛苦的心。同時,也談到自己在耶魯求學的點滴,以及寫作過程的細節。「人生如鏡」則試圖擴大焦點,由整體看人生。若是執著於個人經驗,則難免坐困愁城,不易展現超越的動力;若是只注意眼前處境,則不僅喜怒哀樂的情緒無法調節,而且剎那生滅的幻象終究會使人覺得索然乏味。其中有幾篇,如、、,是專為青少年而寫,願與他們共勉。接著,在主動積極的創造價值方面,有「家的意義」、「信仰重心」與「美的品味」。這三輯的目的不在提供具體作法,而在說岷其中道理。我把自己多年研究儒家的心得融入「家」的詮釋中,希望對現代人還有參考作用。信仰代表的是生命的重心,越核心的信念越容易受到珍惜,但是也越可能陷於狂熱而不自知。理性思考使我們在溫暖的心與冷靜的腦之間,保持平衡,這是現代人必須學會的。那麼,美呢?我所談的不是美學,而是自然悠閒的生活態度。如何在簡樸與高貴之間,在平靜與豐富之間,安立身心雙方面的需要?我們能否以休閒美化人生呢?正如我向來強調的,哲學不能也不必解決問題,但是卻可以說岷侑題。如何說岷沈藉由提供思考的架構與方法。個人經驗必有限制性,但是較為生動,相互對照之下,使哲學的效用更為清晰。《人生取向》就是依上述構想,一篇篇寫成,並且主要是在中華日報副刊所發表的。十分感謝蔡文甫先生與應平書小姐約我在《華副》寫稿,使我這幾年的學思札記得以保留並與廣大的讀者群見面。◢傅佩榮◢寫於民國八十一年◢秋.台大哲學系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本文的引用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