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目資料
借閱次數 :

798 : 亞洲崛起的藝術新聚落 = Beijing 798 art zone /

  • 點閱:142
  • 評分:0
  • 評論:0
  • 引用:0
  • 轉寄:0


轉寄 列印
第1級人氣樹(0)
人氣指樹
  • 館藏
  • 簡介
  • 作者簡介
  • 收藏(0)
  • 評論(0)
  • 評分(0)
  • 引用(0)

  北京大山子藝術節的構想者和推動者:黃銳受訪時說:


  「798有幾個資本,一個是它的本身的建築空間。它是獨一無二的,我們可以賣個關子,可以講述一個故事。包浩斯後來的城市發展,包括空間設計,將近一百年來一直有很大的影響。


  它原建時,保存的影像資料非常豐富,而且它的設計領域是方方面面,人的生活、工業、政治、社會的世代,各個角度全都有了。這地方是一個「時間傳遞」過來的,不是由一個地方去生造的。這是它的第二個資本。」


  七九八是從一個在北京近郊,原為東德在中國開放前籌造的電子工廠中生長出的藝術園區。


  到過七九八文化藝術園區參觀過的世界各國領導人,超過三十個(德國總理甚至來過三次);在此開辦的畫廊,超過七十家(現在還在增加移動中);其中,台灣畫廊,有五家;其它國家的大畫廊,包括紐約的佩斯、比利時的尤倫斯、德國的空白空間,以及與法國、丹麥、荷蘭、加拿大、韓國、日本等等。在此進駐的藝術家工作室則有四十多家。


  每天,來此參觀的人潮,據統計約有四、五萬人。它形成另一種商機,卻也變成畫廊的問題。因為外行的參觀者,隨便摸著貴不可攀的畫,讓畫廊非常痛心,卻不知如何制止這種不文明的行為。他們只能希望不斷的提醒,可以早日形成一種參觀的文化。


  但和很多所謂「園區」式的思維不同的是,七九八並不是什麼國家級的計畫或政策;它從流浪藝術家的進駐與集合開始、最後竟生成為國際重要畫、藝廊的東方第一基地。


  本書就是談七九八這個遙相和紐約「蘇活區」對應的故事,一方面映證了中國經濟轉型的一個美麗意外、也從中讓讀者們了解文化創意經濟的某種定律與軌跡。而對欲踏足北京七九八這個世界性藝術市集的人來說,本書也是一本最好的行前準備參考書籍。



本書特色



  荒涼的農村,流浪的藝術家,廢棄的工廠,華麗的新畫廊;紅衛兵的雕像,指向跨國藝廊的展場。


  來自全中國的畫家,來自全世界的買家;古老的北京城,無法想像的傳奇!


  最前衛、最詭魅的中國當代藝術!


  798,無法複製的新地標!


  文化創意產業成為「顯學」之後,許多人尋求文創產業的成功模式,也試圖複製這種模式,希望找到捷徑。


  這其中,被列為必定考察的「聖地」,除了倫敦、紐約、巴黎,必是「北京七九八藝術區」。台灣的官方代表,從文建會到地方政府,都曾派人去考察,也寫過報告。大陸各地政府,也派出過不少考察團,有些地方,甚至直接複製,在一些老舊廠區,掛牌寫上「□□文化藝術區」,找來畫家、表演工作者、藝術家、設計工作者駐村。但許多都未能如北京般,成為一個地方的文化地景。


  為什麼?


  七九八已變成一則傳奇。但它為什麼無法複製呢?它形成的背景、條件、內外環境因素是什麼?它有沒有一種內在的規律,值得人們更深層去分析?這一本書,就是想解答這些問題。



劉子華



  目前任職於文創產業,並曾策畫台北書展作家作談等活動。本書是她實地前往北京798園區多次的採訪與見證後寫成。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本文的引用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