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目資料
借閱次數 :

新昆蟲飲食運動 : 讓地球永續的食物? /

  • 點閱:163
  • 評分:0
  • 評論:0
  • 引用:0
  • 轉寄:0


轉寄 列印
第1級人氣樹(0)
人氣指樹
  • 館藏
  • 簡介
  • 作者簡介
  • 收藏(0)
  • 評論(0)
  • 評分(0)
  • 引用(0)

2013年,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發表的〈可食用昆蟲:食物和飼料保障的未來前景〉報告指出, 在人口爆炸的現在,昆蟲飲食或許是確保糧食穩定供應的出路……

導讀 詹美鈴/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生物學組副研究員 黃仕傑/作家,生態節目主持人

推薦 楊平世/臺灣大學生物資源暨農學院名譽教授 顏聖紘/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系副教授 黃宗潔/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副教授 黃一峯/作家,生態教育工作者 童儀展/食力總編輯暨創辦人
地球上的昆蟲數量遠遠多於哺乳類、鳥類和爬蟲類等其他動物。早在史前時代,人類就開始吃蟲維生。儘管吃昆蟲這件事情讓許多人感到反胃,但在人口爆炸的現在,昆蟲飲食或許是確保糧食永續發展和穩定供應的出路。 昆蟲曾被視為人類文明的大敵,牠們摧毀莊稼,散播疫病。後來我們發現昆蟲能透過巧妙的機制為農作物授粉,甚至有可能成為商業化食品的來源。從高級餐廳大廚用來點綴生鮭魚的黑螞蟻,到巴黎和東京酒吧裡供應的昆蟲小菜;從自家後院飼養的蟋蟀,到高科技的昆蟲養殖公司,昆蟲已經逐步進入我們的飲食產業中。本書以全新眼光探討食用昆蟲的文化脈絡、生態因素和未來發展,為讀者帶來一場深入淺出、趣味橫生的昆蟲飲食之旅。
「作者以俏皮口吻要讀者將本書想成是老爸諄諄教誨的『約會完全手冊』,提醒我們在對昆蟲飲食充滿期待的同時,也該多層面考量如何讓昆蟲飲食得以永續。」──詹美鈴,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生物學組副研究員   「作者在書中從各種角度與體驗來闡述人與昆蟲還有生態之間的關聯,從基本的認識昆蟲與昆蟲營養學說起,看來似乎是艱澀的題目,但內容出乎意料讓人喜愛。其他章節討論吃昆蟲的倫理、生態關係、各種動物類比,閱讀後讓人對吃昆蟲這件事豁然開朗。」──黃仕傑,作家及生態節目主持人
「本書書帶領讀者探討人類食用昆蟲的議題,不僅文筆流暢、脈絡清晰,更深入討論昆蟲飲食運動的科學依據,兼具娛樂性和啟發性。」──丹妮艾拉‧瑪汀(Daniella Martin), 著有《可食昆蟲!食蟲探索之旅和拯救地球的最後希望》(Edible: An Adventure into the World of Eating Insects and the Last Great Hope to Save the Planet)   「作者從介於懷疑主義和樂觀主義之間的角度出發,用巧妙詼諧、發人深省的方式分析未來人類與家畜以昆蟲為食的議題,條理分明、論述有據,堪稱全球問題創新解決之道的討論楷模。」──傑弗瑞‧洛克伍德(Jeffrey A. Lockwood), 著有《蟲害心靈:為什麼人類對於昆蟲又怕、又恨、又愛》(The Infested Mind: Why Humans Fear, Loathe and Love Insects)以及《毒藥正義》(Poisoned Justice)

作者簡介

大衛‧瓦特納-托斯David Waltner-Toews
大衛‧瓦特納-托斯(DAVID WALTNER-TOEWS)是加拿大貴湖大學(University of Guelph)名譽教授,流行病學家、獸醫兼作家,擅長從生態系統分析衛生和疾病問題,同時也是「無國界獸醫組織」(Veterinarians without Borders)的創辦人。著有《排泄物的起源》(The Origin of Feces)、《雞的反擊》(The Chickens Fight Back)以及《在餐盤跳舞的細菌、病毒、寄生蟲與化學物質》(Food, Sex and Salmonella,中譯本天培出版)。作品曾獲加拿大獨立出版自然生態類獎(Independent Publisher Book Award for Environment/Ecology/Nature)。除了科普著作,瓦特納-托斯也曾出版小說和詩集。現居於安大略省的基奇納(Kitchener)。

譯者簡介

黃于薇

成功大學外文系畢,貓奴暨兼職譯者,現職為軟體中文化譯審。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本文的引用網址: